日前,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李瑞超(李诞)退出董事职务。
随后,“李诞卸任笑果文化董事”的消息火速冲上热搜,在脱口秀界内包括普通观众都为之震惊。
网友不淡定了:李诞还会继续主持《脱口秀大会》吗?
网友的惊讶不是没来由的,李诞就像笑果的名片,他的退出可能给本就面临着危机的笑果带来新的风暴。一手打造出笑果商业模式,也见证脱口秀行业人才危机、内容失衡现状的他,此举是何由?
01李诞不再是诞总了?
作为国内脱口秀行业的开山者,笑果文化的一把手,李诞的退出会触发什么样的蝴蝶效应?这引发了网友的一系列猜测。
有网友发现,在董事备案中,李诞退出,“周士奇”成为新增,这个周士奇是否就是“周奇墨”?
周奇墨是谁?
《脱口秀大会4》总决赛冠军,被封为“脱口秀天花板”。
人送外号“周老板”,因为他除了脱口秀演员的身份之外,还是公司的董事。
但据天眼查显示,周奇墨是单立人的董事,并不是笑果的。
而这个周士奇才是笑果董事,还是北京笑都和上海笑放的大股东。
所以,网友关于周奇墨取代李诞在笑果地位的猜想似乎并不准确。
对于猜测,笑果文化表示:这只是一次工商变更,公司业务暂时没有任何变动,李诞目前仍为公司股东,未来会更加专注于内容。
有分析认为,明星卸任公司董事大多是为自立门户,寻求更好的发展。可李诞依旧是公司股东,仅仅退出了决策层,这代表他并未与笑果分家。
而且,李诞并不缺少自己的公司,其商业版图远比大众想象的更辽阔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李诞已经成为4家企业的股东,并对9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,其中多数与笑果文化相关,妥妥的公司大佬,没有必要为了成立新公司放弃他在笑果的元老地位。
另一部分网友猜想,刚刚参加爱奇艺出品的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的李诞,可能是不满笑果在此时官宣推出第四季《脱口秀大会》才卸任董事,这抢肉吃的姿势有点难看。
也有网友觉得是“丧到家了”的诞总应付不来管理工作,才选择退出董事职位。
在综艺《老总来了》中,李诞就展示过自己的管理日常。
他几点到就几点开会,对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,干完就走。
公司发布新决策,李诞只出席了会议,却把正式颁布的事情扔给公司的执行去做。
他曾坦言:我不太会管理,但是不得不做。
还有一种猜测说,李诞在公司占股太少,业务影响力巨大,股数太少,不平衡。
那我们就不得不来回顾一下笑果文化的股东信息了。
笑果文化创办于2014年,有四位联合创始人:叶烽、贺晓曦、李诞和张英杰,他们都有笑果文化的股份,而李诞仅占有了4.57%,是第七位股东。
在笑果文化的运营模式中,叶烽任董事长,贺晓曦任CEO,负责商务推广,李诞是首席内容官,张英杰则统筹节目制作。
作为《吐槽大会》策划人兼编剧,李诞不仅被《吐槽大会》捧红了,也见证了一档现象级综艺从自己手下横空出世。
如果说李诞因为股份占比不均而选择卸任董事也是可以理解的,回归内容创作,也许还能更好地发挥价值,而不是困囿在管理的虚位上,为了股份闹心。
02 笑果王牌李诞
李诞退出董事职位,无论是何种原因都会引人猜测。因为对于笑果来说,他实在是一张不可或缺的王牌,甚至说,李诞是笑果文化的灵魂人物也不为过。
2012年,李诞开始为脱口秀节目《今晚80后脱口秀》写段子,不久就混成了常驻表演嘉宾,自此一脚闯入演艺圈。
2014年,他和朋友叶烽一起创立笑果文化公司,那时的他不会想到,这个决定会奠定自己在国内喜剧公司头部元老的身份。
李诞以及后来池子的加入,为公司迅速摸清发展方向,找到了喜剧焕新的流量密码。李诞是不折不扣的头脑担当,身兼董事与内容总监二职,有创意会输出。
2017年1月,他在脱口秀节目《吐槽大会》第一季中担任吐槽团成员、策划人及编剧,节目荣获“年度匠心编剧节目奖”,播放量总和超过14.5亿次,三季总播放量近60亿,成为国内首档现象级脱口秀综艺。
随后,李诞策划的《脱口秀大会》接棒《吐槽大会》,力图在国内脱口秀市场抢滩。《脱口秀大会》播放量达15亿,李诞功不可没。
两档节目共同的制作公司——笑果文化顺势崛起,成为站在脱口秀风口的猪。
李诞为笑果带来了很多签约演员,比如最先开始的王建国,还有之后的呼兰。
可以说李诞捧红了笑果,也成全了脱口秀。
节目的爆火带动了整个行业发展,在疫情的挑战下,线上脱口秀的形式无疑是更具优势的,同时线上的火爆也带动了线下演出。
脱口秀受众大多分布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,据CBNData2018年发布的《中国年轻态喜剧手中消费大数据报告》显示,脱口秀观众中近半数月收入超过1万元,购买能力强,线下演出未来也许会占据大部分市场。
同时,脱口秀演员也从中看到了上升空间,进而涌入节目。节目也有更充足的人才资源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李诞打得这手好牌令人佩服,他在《脱口秀工作手册》中总结了这套脱口秀商业模式。也许正是在系统化的运营下,他才能帮助笑果实现脱口秀产业化。
而这一切变化,离不开李诞的精心打造。
但李诞带给笑果的,并不止是好的一面。
他在短时间内走红,却没有及时注意自己的言行,以至于风评逐渐变差。
在一次直播中,李诞吐槽自己粉丝光说不买,都是“垃圾”,而对于买了他家衣服的粉丝,李诞就竖起了大拇指,夸她们是“好孩子”。
割韭菜之意昭然若揭。
后来李诞和他的前妻就下了直播,迅速删除了回放。
李诞人设翻车不止一次,包括发布女性内衣广告。言语间直言“让女性躺赢职场”,对女性毫不尊重。
不光大众不接受,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也介入了这件事,对李诞罚款87万元作为行政处罚。
李诞现在仍然被一些人欣赏,一次的“塌房”、“翻车”可以道歉重来,但多次不遵守社会公德,观众总会有拒绝接受他再次出现的一天。
个人口碑的崩塌,让大批业务直接与李诞挂钩的笑果如立危墙之下。
但短时间内笑果文化难以培养起另一个“李诞”,或者能替代李诞的人。
03 笑果还笑得出来吗?
不可否认的是,笑果为脱口秀行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
因为笑果文化的成功,《脱口秀大会》这一类节目有了流量,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且参与到了这个行业,助力于地方的脱口秀行业发展。
更直观来讲,业内人士表示,每次《脱口秀大会》结束之后,线下的脱口秀观众就会增多,热情也会高一点。
如今脱口秀演出经常一票难求,脱口秀演员王勉、杨笠、徐志胜等人商业代言、商演不断。
脱口秀文化席卷着我们的生活,这个行业也成为文娱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垂直赛道。
笑果文化如今构成了一条产业链,构建了一套国内脱口秀演员的发展路径,包揽了从发掘脱口秀演员到培养演员,从线上节目到线下脱口秀剧场,可谓是“全面开花”。
并且,笑果的一些规划,正潜移默化地发展为整个脱口秀圈内的一套标准。
目前笑果文化对自己的定位是以内容为核心的喜剧产业公司。主要有四大业务:
首先是综艺的制作出品,比如《吐槽大会》、《脱口秀大会》等节目;
其次有负责线下演出的线下喜剧消费场景,像“笑果工厂”这类的脱口秀剧场;
还包括明星艺人的经纪业务;
以及为品牌方制定营销战略的业务。
通过笑果的业务结构能发现,它现在本质上相当于一个艺人经纪公司。
笑果文化用培养艺人的模式来培养脱口秀演员,脱口秀演员在综艺中赚到话题、获取流量,再与品牌合作将流量变现。
在招揽人才方面,笑果比起其他公司的优势不是一星半点。
《脱口秀大会》可以说是现在脱口秀这个行业中传播最广的一档节目。
进入脱口秀这个行业的人和公司越来越多,充斥着各大社交平台,但是想尽快被观众发现,参加《脱口秀大会》显然是一条捷径。
《脱口秀大会》的脱口秀大王其实就是笑果想培养的下一个“李诞”。
脱口秀大王不是一枝独秀,四届《脱口秀大会》中决出了四位,分别是庞博、卡姆、王勉和周奇墨。
也出现了杨蒙恩那句“满地是大王,短暂又辉煌。”
可从这一季《脱口秀大会》来看,布局杨笠、呼兰、庞博等人依然作为选手参赛,节目惨遭扑街,暴露出笑果文化人才储备捉襟见肘。
从这些脱口秀演员的流量和知名度来看,笑果也还没有培养出第二个李诞。
而笑果文化此前好不容易捧红的艺人卡姆和思文,一位犯错入狱,一位离婚退赛,就连灵魂人物李诞也口碑崩塌,笑果文化风评跌至谷底,能看出笑果文化在艺人管理机制上有一定的缺失。
另一层困境是,这个行业发展得过于迅速,而脱口秀演员埋没得太快了。
脱口秀演员素养参差不齐;拥有流量的演员会获得更多的资源,新人在前辈的阴影下难有出头之日;公司把演员推到风口浪尖,自己捞钱...等等都是问题。
而且比起脱口秀大王这种短暂的荣誉,更多人选择了流量和变现。
拥有了流量的脱口秀头部演员大量接商业代言、商演等活动会疲惫懈怠,产出的内容质量变低,原本是靠内容取胜,却逐渐失去内容优势,粉丝与流量也在逐渐流失,演员只能被迫转型。
即便笑果有着多产业链布局,但人才作为最关键的一环,如今青黄不接,笑果文化很有可能难以长期发展下去。
04 脱口秀行业竞争加剧
脱口秀行业俨然已经成为喜剧演出行业的头部力量之一。
随着行业的发展,喜剧的几家龙头团体其实已经有冲突的趋势。
德云社、大碗娱乐、开心麻花等团队都在拓宽自己的业务,朝着其他领域迈进。
比如开心麻花,已经在着手于脱口秀的团队。市场不变的情况下,各家难免会有所碰撞,但目前还主要集中于线下,线上各团队更专注于自身的主要行业。
但不得不承认,在业务不断扩大,各家势必会产生更多的冲突。
《脱口秀大会》的爆火,让诸多脱口秀俱乐部享受到了红利。但近两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想来分脱口秀这块蛋糕,渐渐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。
笑果的爆火是天时地利人和,是管理者抓住了机遇,也乘上了网络节目发展的东风。而其他脱口秀公司想复刻这份成功并不容易。
同时,笑果想维持自己的优势,也更不容易。比如米未的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,对笑果而言就是强有力的挑战。
外部竞争加剧,内部人才青黄不接。
如今李诞退出决策层无疑是一个大的信号。
笑果能笑多久呢?